成就非凡倍感振奋 勇毅前行再谱新篇—省财政赋能秦创原建设

                成就非凡倍感振奋 勇毅前行再谱新篇 —省财政赋能秦创原建设

2021年3月30日,为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秦创原建设的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省财政厅主动作为,探索创新,优化财政支持方式,充分发挥财金政策撬动作用,支持实施“三项改革”,推动秦创原见势见效,为科技强省提供坚实支撑。在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后,省财政进一步增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加速促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助力探索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陕西路径”。

六个“聚力”,一体化协同推进秦创原建设成势见效

三年来,围绕秦创原建设重点任务,省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债券融资作用,持续完善秦创原建设财税措施,系统配置资金、政策、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全要素支持科技创新。

一是聚力财税政策创新,激发创新动能。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深入科技一线调研,制定出台高标准可操作的36条财税措施。严格落实科技投入“只增不减”要求,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领域予以重点保障,全省财政科技支出从2020年的56.4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4.2亿元,增长137.7%,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动能。

二是聚力强化金融引导,缓解融资难题。瞄准科技型企业早期市场融资难题,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子基金项目投向科技领域占比超过80%。设立省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累计为60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担保贷款185亿元。持续加大政银合作力度,开发“工信贷”“秦科贷”等金融产品,为1万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417亿元,加速破解融资难题。

三是聚力推进“三项改革”,促推成果转化。高位推进,大胆探索,创新落实国家部委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改革要求,聚焦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没钱转”难题,深入推进“三项改革”试点,优化资产管理方式,盘活存量资金,全面激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力,全省145家单位的8万余项成果实现单列管理,近两万余项成果走向市场转化。

四是聚力加强技术攻关,加速产研融合。围绕企业科技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揭榜挂帅”项目,超过320个项目成功揭榜。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布局,支持实施光子、北斗导航、氢能等76个重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加快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围绕重大平台(实验室)能级提升,支持空天动力、含能材料等陕西实验室稳定运行;奖补支持15家重组(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创新资源优化重塑。

五是聚力强化企业主体,提升市场活力。全力构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9457家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478家省瞪羚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152家国家级和83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培育32家拟上市企业和26家上市企业;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以奖代补方式对1182家企业的研发投入给予支持,持续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六是聚力招揽汇集人才,塑造发展优势。聚焦高层次人才培育需求,支持引进547名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组建698支行业领先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促进科学界与工程界构建形成优势互补研发团队模式。支持开展三秦英才引进计划和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实施,近两年支持引育高层次人才1035人、创新团队145个;支持推进实施创新人才攀登行动,新培养认定955名科技人才和288支科技创新团队,系统完备的科技人才梯度培养机制基本形成。

六个“加速”,踔厉奋发助推秦创原新一轮行动再创新高

在启动秦创原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之际,省财政厅将继续做好资金保障,强化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聚力做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一是加速完善分级分类支持体系。依托央地协同创新机制,支持推动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落地实施。持续优化省级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做好“资金+政策+人才”等衔接,统筹用于秦创原建设发展。加快建立省市区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制定出台支持地市科技发展财税政策,引导市县更多资金投向成果转化、投向企业孵化、投向创新平台等领域,构建高效协同活力迸发的政策支持和财政分担机制。

二是加速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持续引导融资担保机构扩面增量降费,撬动金融“活水”有效流向科技型企业。继续运用风险补偿方式,加大政银合作力度,支持银行金融机构探索开发类同“成果贷”“人才贷”等金融科创产品,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融资难题。有序扩大一批种子、天使、创投、产业基金,推动国家各类科技产业创新基金在陕设立子基金,形成科创投资基金集群。

三是加速推动西安“双中心”建设。全力构建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级科创平台等为基石的高水平战略科技力量矩阵。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支持优势领域的陕西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加快形成定位层次清晰、特色优势明显的实验室体系。集中财力支持先进阿秒激光和电磁驱动聚变等设施落地,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支持谋划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高能级孵化载体,落地一批标志性示范性成果。分层分类支持省内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持续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持培育建设省级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是加速推进“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稳步推动“三项改革”向部属院校、中央驻陕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延伸,用“小切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突破”。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快推广“先投后股”“以演代评”等支持方式改革,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出台重点高校在陕孵化转化成果“一校一策”财政综合支持政策,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激发对陕西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动能。

五是加速支持做大做强企业创新主体。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等组建中试基地、创新联合体等。支持以企业为主体,集中力量突破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切实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完善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奖补机制和深化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更多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和科创板上市企业。

六是加速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完善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政策,精准支持培育“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聚焦“财为才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打造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支持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简化企业科技人才评价认定标准,开辟企业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科技经费管理办法,稳步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优化考核方式,激发青年科研人才创新潜力。

奋辑正当时,扬帆再出发。过去三年,省财政精心谋划出实招,积极主动提质效,助力秦创原成势见效,成为新时代陕西最大的创新品牌。未来三年,按照秦创原新一轮行动计划,省财政将继续求真务实抓落实,深化改革解难题,推动秦创原创新资源加速蝶变,推动全省创新驱动由“势”向“能”加速推进,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财政力量。

主办: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河大道中段产业孵化基地

邮编:713700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陕ICP备13003155号 网站标识码:6190000006 陕公网安备 61042302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