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营商与审批服务工作我们这么干——泾河篇

2024年泾河新城将围绕“西安北跨战略核心聚集区”发展定位,聚焦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市场监管效能明显提升、服务新区新城大局更加有力三个目标,聚力打造更加优良的准入、竞争、发展、政务、政商五个环境,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项目、服务产业等方面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效,促使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快形成、群众办事更加便利高效、服务高质量项目建设精准有力、产业发展生态持续优化,助力新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工建改革优化项目审批服务,促进项目审批再提速。一是强化工程建设领域业务集成办理,增强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全面梳理工程建设领域事项清单,明确、规范事项审查依据、申报材料、办理时限及人员、审查要点等要素。推进各事项审批人员集中办公,加大事项串联变并联整合,提高效率。二是优化“情景式”审批,实现定制化一站式审批服务。将事项并联办理的“小切口”变成项目全流程办理的“大整合”,并根据企业需求专项定制审批计划,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打包”服务。三是完善企业辅导机制。持续完善行政专员工作体系,将行政专员逐步打造为项目“辅导员”,靠前辅导,行政专员联合各业务主管部门,提前介入辅导,在项目报建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为企业抢出时间、抢出效率。四是转变服务意识,全方位推进企业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全面提高业务人员自身能力,站在企业角度科学高效解决企业诉求,打好无风险的“擦边球”。五是实现已有改革的深度广泛应用。目前自身改革创新和上级单位要求落实的改革数量大,整体落实难。我们需要结合新城发展实际,遴选对推动发展、对营商环境影响较大的改革,克服困难深入广泛实践,切实将改革成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二、科技赋能,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化。一是完善电子政务体系。深入推广“四电”(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材料)应用,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进一步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和“一件事一次办”基础清单,简化资料清单和办理流程。二是全方位辐射实现服务终端多样化。深化“政务外卖”创新,依托特色产业园区政务驿站,大力推广“企业点单、驿站联系、代办上门”的“政务外卖”服务模式,入园入企进社区,为企业群众提供“上门”服务。统筹社会资源,联合商业写字楼物业打造“楼宇政务驿站”,从企业服务“不出园”向“不出楼”迈进。三是提升企业群众的数字化素养。对新入区的企业开展一站式政务网上办培训;通过政务中心宣传品牌“晓政泾河”,制作通俗易懂的数字化政务服务科普视频;开通政务“移动宣传窗口”入园入企入户上门宣传普及;开展政务驿站数字化小课堂,由驿站工作人员为企业讲解,不断推广渗透数字化政务。四是高层级事项实现终端办理。完善末端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和协同办公体系,使得各类业务系统、设施、端口应接尽接、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在终端或者网上全面可办。

三、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建设适合企业发展的天然生态。一是建立全链条机制推进省市新区下发的营商环境总任务。完善新城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将各项目标任务按照评价指标进行分类分组,各委领导为小组组长,每季度召开协调推进会,狠抓任务落实,提升完成质效。二是打造新城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和满意度反馈机制,形成完善营商生态。从项目招商入区、建设运营到项目达效,将各类事项及企业需求整合归集,分成招商项目落地建设、生产要素保障、生活配套服务、惠企政策等12大板块的服务体系,每一个板块都有相应脉络图、服务清单、工作机制、工作人员、处理时限。同时建立满意度反馈机制,企业运用“泾河新城项目生命树”小程序对12个板块的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后台第一时间反馈相关单位限时整改。三是以满意度反馈为抓手,建立营商环境监察机制。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政策落实、服务效能、监管执法等方面,深入剖析满意度反馈问题,督促职能部门有效整改、深化落实,同时将满意度结果运用到季度考核当中。四是畅通便捷渠道了解企业问题,以问题为抓手保障改革精准有效。通过线上问询、入企走访等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方式、深度挖掘企业遇到的问题和需求,从问题和需求端开展改革创新,以点带面推动营商环境有效提升。

主办: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河大道中段产业孵化基地

邮编:713700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陕ICP备13003155号 网站标识码:6190000006 陕公网安备 61042302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