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工业投资,全年增长7%以上,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5%以上,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26%以上;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对2021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500亿、10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进档奖励……省政府近日印发《2021年全省工业稳增长促投资若干措施》,明确目标奋力赶超,让工业成为我省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
电子工业力争全年增速达到20%以上
根据《措施》,我省将把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健全相关机制,在完成全年工业增长目标的基础上,努力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大力推动工业投资,全年增长7%以上,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5%以上,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26%以上。其中,电子工业将做好龙头企业的跟踪服务,积极推动项目达产达效,力争全年增速达到20%以上。汽车工业将积极促进骨干企业多产多销、提质增量,推动整车项目早日量产,增长10%以上。装备工业将大力开展配套对接活动,引导龙头企业扩大本地采购,帮助解决企业关键零部件国产替代问题,增长6.5%以上。原材料工业将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指导企业抓住大宗工业品价格上涨周期,开足马力生产,推动钢铁水泥企业与用户企业对接合作,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增长5%左右。消费品工业将推动乳制品加工、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会同重点地市、重点企业大力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增长6.5%以上。
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我省将持续推动能源工业提质增量。抓住煤炭、原油等产品需求旺盛的有利形势,鼓励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足马力达产满产、多产多销。对拟投产达产且附加值高的煤化工深加工项目,将在确保实现能耗“双控”目标前提下,通过降低单位产出能耗、能耗指标置换等途径积极推动。
抓好两年平均增速负增长行业止滑促升。对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医药制造等行业要逐个分析,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在省内外开展陕西“名优特新”工业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帮助地方品牌产品“进展厅、上平台”;发挥中欧班列“长安号”作用,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稳增长主力军作用。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对2021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500亿、10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进档奖励。将稳增长目标纳入省属企业年度目标责任进行考核,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比2020年增长10%以上。
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断点堵点问题
我省将协调解决断点堵点问题,全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支持大型企业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用市场化办法引导供应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协作,帮助企业增强汽车芯片、机床高速主轴等零部件和关键进口原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力。推动省内企业与原材料生产企业建立长期供销协议,千方百计降低企业原材料平均成本。实施民营企业“千企示范、万企转型”和“互联网+”中小企业创新行动计划,推动非公经济在总量结构、质量效益、技术业态上大幅提升。发挥利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作用,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8500户、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000户左右,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户。
我省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建立“十四五”重大工业投资项目目录清单,谋划400个以上、总投资2万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严控“高排放、高耗能”项目,推进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未来产业。
对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
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进行改造提升,全年支持项目不少于700个。对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按照不超过关键设备购置额的10%给予奖补,最高给予500万元。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开展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对新认定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集约高效的要求,坚持“一县一区、一区多园”,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扎实推进园区整合。开展“亩均效益”评价,提高园区产出效率,打造一批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的重点特色专业园区,对县域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园区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给予专项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