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陕西:让创新活力尽情奔涌

本报记者 陶玉琼文/图

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多久?

作为秦创原总窗口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西安华晟复材科技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或许会让你惊讶。

“仅2年多的时间,我们就完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规上企业的申报、认定。”8月2日,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玉沣产业园,华晟复材总经理陈斌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完成A轮融资;自动铺丝装备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订单金额超过亿元。

华晟复材的飞速成长,并非个例。

2021年以来,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速超过3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跻身全国前列。

而这背后,是陕西不断优化的创业创新生态。

近年来,陕西持续推动高能级科创孵化器培育工作,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维权体系建设,为一批批“从0到1”的科技创新和“从1到N”的产业突破培育生长沃土,三秦大地成为越来越多创业创新者的梦想起航地。

“温室孵化”助“破壳”

从大学教授变身企业董事,从科学家成为创业者,如今,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鹏,正以西安清秀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的身份,逐梦“原”上。

“把所知所学教给学生固然欣慰,但让自己的研发成果能真真实实造福社会,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也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梦想。”杨鹏说,自己的梦想能顺利“破壳”,是因为一份“呵护”。

2021年6月,杨鹏成功研发出可广泛应用于农药增效减量目标的新型农药助剂“ZS01蛋白膜农药减量增效剂”。一个多月后,他的公司便在清控科创西部创新加速中心的精准服务下孵化落地。

“作为秦创原签约的首家创业创新服务载体,我们已与清华、西交大、西工大等18所高校的院系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高校院系、投资机构、导师专家、优质企业等资源端和企业实际需求端的精准对接。”清控科创西北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占武介绍,自签约以来,清控科创已为秦创原引进140余家企业,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家,引进重点高校科创项目20余个,助力入孵企业累计获得融资2.7亿余元。

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手牵技术,一手连市场,通过专业孵化服务、链接资源,为科技创业者找准方向。

近年来,陕西先后出台加快培育高能级科创孵化载体实施方案、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工作指引等,强化顶层设计,着眼打造集成线上线下、虚拟与现实,从空间、政策、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支持,聚集转化、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立体联动“孵化器”样板。同时,不断加强双创孵化载体建设,布局64个集转化、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综合性“三器”平台,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孵化载体489个,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145个,各类载体在孵企业团队近2万家。

创新的种子,经过孵化可以快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过孵化可以迅速发展壮大、释放活力。精准孵化,换来硕果盈枝——2023年,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7%,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33%,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

如今,在陕西,越来越多藏在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被“唤醒”,大批创新资源优势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科技红娘”搭“鹊桥”

在西安美佳家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惊涛看来,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就是一位“超级红娘”。

去年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教授李奇灵团队研发的“子宫内膜癌筛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由西交大转移中心“做媒”,在西安美佳家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推动下,成功实现产业转化,获批子宫内膜细胞医学图像分析系统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目前,该转化成果已在国内外多家医疗机构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临床工作中细胞学诊断难及细胞病理科医生紧缺的‘卡脖子’难题,受到广泛好评。”赵惊涛说,这些年,西交大转移中心这位“红娘”,已经为不少成熟的科研技术搭桥连线对接市场,寻到了“好婆家”。

西交大转移中心战略总监侯莹介绍,为了让高校科技成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对接,西交大转移中心分别搭建了“1+N+X”产业赋能体系、“概念验证+种子+天使”全链条转孵化体系、多维生态保障体系以及“技术经理+产业经理+投资经理”三位一体科技经纪人队伍保障体系,与280多家金融机构建立联系,并建立了一支66人的专职科技经纪人团队,助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我们既要懂技术,又要懂市场,还要具备前沿技术判断、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评价等综合能力,在实现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同时,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产业升级转型进行引导。”侯莹说。

侯莹也是一位科技经纪人。她说,近3年,西交大转移中心走访高校教授2500余人次,征集可转化科技成果1400余项;在陕孵化注册科技企业211家,累计融资金额超过4.6亿元,促成产学研合作金额超3.7亿元。

硬科技创新的源头在高校,而如何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效能,促进科技与经济融通发展,让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已成为现阶段科技强省建设的“必答题”。

为此,陕西加快培育和发展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完善我省区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省科技厅印发《陕西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加强对省级技术转移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培育建设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15家,其中21家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初步形成涵盖地市、高校、院所和骨干企业的工作架构。

司法护航增活力

在西安知识产权法庭,法官李沫雨除了在专业知识上不断精进外,还要时不时“补习”理工知识。

不久前,为了搞清一个机械元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李沫雨缠着专家请教,在网上查阅技术资料,现场勘验演示运行过程,愣是硬着头皮把20厘米的“小物件”学通了、吃透了。

“为了创新攻关,当事人起草了多少页技术方案、进行了多少次试验论证!我若坐在审判席上听得一知半解,那判决该如何下笔?既然当了知识产权法庭的法官,就要积极对接‘高精尖’,用创新者的姿态守护好每一份创新热情。”李沫雨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近年来,陕西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而其中,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关键一环。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支持全面创新中的激励和保障作用,让知识产权审判成为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陕西法院聚焦以法治之力激励创新目标,坚持办案与服务并行、惩治与保护并重、打击与防范并举,强化审判主责主业,建强审判队伍,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省高院设立秦创原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持续加强司法引导,为营造开放、有活力、安全的数字生态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全省各级法院通过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树立起严格保护创新的鲜明司法立场,努力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作为西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法庭,西安知识产权法庭全面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及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推动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专家陪审员实质参与庭审,为案件调解、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提升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审理专业化水平和质效。

“我们要用改革的思路保障改革,以创新的方式保护创新,努力让知识产权的光芒照耀每一寸创新土壤。”省高院副院长巩富文介绍,2023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543件,审结8714件,同比上升27.53%。

主办: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河大道中段产业孵化基地

邮编:713700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陕ICP备13003155号 网站标识码:6190000006 陕公网安备 61042302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