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端午】端午食品消费提示:如何安全健康吃粽子?

      端午的脚步愈近,“粽子”早已成为大家嘴里的高频词汇。当健康和美味碰撞到一起之时,必然会迸发出一些问题。粽子,北方之甜PK南方之咸,如何理解?对于这样一种美味,购买品鉴之时该注意哪些问题?是否人人皆可享用?特殊的节日,贴心的问候,享“粽”之美,获端午之健康。

      粽子,一种美味,亦是一种情怀;有些问题,你该知道。

      为何北方人爱吃甜粽?南方人爱吃咸粽?

      伴随着物流发展的提速和地域文化间的融合,美食早已经没有了地区的限制,大家对于粽子也早已是“甜咸通吃”。但是,纵观全局,粽子口味的偏好仍然存在一定的“地域规律”,北方人吃粽子总喜欢“甜口”,而南方人吃粽子则偏爱“咸口”。

      从我们的“饮食习惯”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特点:“主食为咸,辅食为甜”;南北方对于粽子味道的不同喜好也正和“粽子在餐食中扮演的角色”有关。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老百姓多以面食为主,所以对于粽子这种“含有糯米等谷物的食物”,多以“饭后甜点”的角色出现,所以北方人民更爱吃“甜口粽子”。而在南方地区,气候温暖且潮湿,更适合水稻生长,此区域居民更习惯以大米为主食,所以粽子这类食物在三餐中皆可能出现,当粽子成为主食的时候,偏爱“咸口”也就很好理解了。

      另外,北方人多喜欢吃以“枣类”为馅料的甜粽,而枣树属于“喜温耐旱植物”,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适合枣树的生长(河北金丝小枣、西北大枣尤其出名),北方人爱吃“以枣为馅的甜枣”符合地域特点。湖南、四川这一带本身潮湿(全年平均相对湿度都在70%以上),为了防腐,此地域的居民喜欢用烟熏的方法储存肉制品;正因为如此,受到天气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此地域的人更喜欢吃“以腊肉为馅的咸粽”。和这个类似,广东、福建等地临海,所以他们喜欢在咸粽中加入虾米、干贝等食物。

      也就是说,北方人爱吃甜粽,南方人爱吃咸粽,这并不是偶然,这种区别和饮食文化、地域特色、地区特产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望各位了解。

      粽叶越绿,证明粽子越新鲜?

      购买粽子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关注粽子的“颜值”,总觉得颜色越翠绿的粽子肯定会越新鲜。但其实,颜色过于诱人的粽子反而容易存在“安全问题”。正常绿色的粽子颜色主要来源于其中的叶绿素,但是叶绿素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色素物质,由于外界温度、氧气的原因,其中所含的镁离子很容易丧失,从而就会使得粽叶颜色变为了褐色,甚至越来越浅;对于颜色特别翠绿的粽子,其实很可能是因为使用了工业硫酸铜或者工业氧化铜进行染色,而这些都属于“非法添加物”,摄入之后很容易增加身体的安全风险。

      也就是说,并不是长的好看、光鲜的粽子就是好粽,朴实无华更为靠谱。

      一年一次端午节,吃粽子可以无限量?

      粽子,一种“独特的节日美食”,人们对于美食总是缺乏抵抗力,一旦动筷很难停下来。一年才过一次端午节,放肆的吃点粽子不会有问题吧?其实,您想多了,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它本身不易消化,食用太多就会增加腹胀、烧心等问题的发生风险;另外粽子本含有不少的糖和脂肪,食多必然会导致身体能量过剩,增加肥胖的患病几率。况且粽子属于“营养较为单一”的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充足,但缺乏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食用价值不高,过量反而会增加身体负担。

      粽子,可以适量吃,但并不能肆意食之。

      吃粽子,会阻碍伤口愈合?

      这是一则“听起来很让人无奈的言论”。有人说:粽子是由糯米制作而成的,而糯米黏性很大,食用后会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甚至会让伤口变黑、变丑。

      其实,这是一则彻头彻尾的“谣言”,类似“吃酱油会让人变黑”等一些言论。糯米和其他谷类食物一样,在消化过程中会水解生成葡萄糖,为机体供能,整个过程中和伤口感染不存在任何“交集”,吃粽子并不会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和恢复。

      也就是说,“谣言”而已,不必担心。

      这些人不能吃(总吃)粽子:

      粽子,虽然是一种美食,但也并不是人人皆可随意食用。有些人,该注意,别因为吃粽子给自己增添烦恼。

      消化功能较弱和存在胃肠疾病的人群:

      粽子本身不易消化,特别是“变凉的粽子”,食用后容易导致胃酸增多,甚至引起腹胀、腹泻等问题;对于儿童、老人或存在肠胃疾病的人群,肠胃能力本身脆弱,建议不吃或少量品鉴。

      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粽子好吃,是因为它“四高”(高糖高油高盐高能量),特别是有一些“荤粽”,其中还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大量食用无疑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所以要谨慎食用。

      对于粽子或原材料本身存在过敏的人群:

      如果对粽子存在过敏状况,请避免食用,以免出现较为严重的过敏症状。

      糖尿病,真的一点粽子都不能吃吗?

      江湖传言,糖尿病患者不可以吃粽子。但其实,糖尿病人群也并不是一点也吃不了,粽子,的确是一种高GI(升糖指数)食物,正因为如此,就有了糖尿病一点粽子都不能吃的言论。但是任何食物产生的作用都要考虑“食用量”,少量食用(尝味)和选对食用时间对于血糖并没有太大影响;另外,对于糖尿病人群要合理选择馅料,避免食用以枣泥、红枣为馅料的粽子。

      此案告破,对于糖尿病,粽子可以吃但要限量。

      合理品鉴粽子,过“健康端午”:

      粽子“琳琅满目”,请您选择“健康的”:

      面对着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粽子”,我们在选择时更应该认真一点。首先,推荐大家选择“少油、低热量的小粽子”,降低给身体带来的负担。其次,甜粽可以选,但建议选“能量低且无添加的小粽”(关注食品标签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得知);咸粽同样可吃,但应该偏向鱼虾肉、禽瘦肉等用健康肉食制作而成的粽子,不建议您食用香肠粽、腊肉粽等“加工肉食品粽子”。

      除此之外,现在制作粽子的原料多种多样,大家不必拘泥于“单纯的糯米粽子”,推荐各位选择更健康的“五谷粗杂粮粽”,这样的粽子富含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食用后可以延缓血糖的升高,更利于控能和减肥,更适合现代人的身体状况。

      吃粽子,应该在加热熟透之后:

      粽子在变凉之后会变得更难消化,为了不给你的胃肠(消化系统)找麻烦,务必要“趁热食用”,品鉴粽子的鲜美软糯。

      吃粽子可以,但务必要“限量”:

      粽子,能量不少,大量食用容易造成“能量过剩”。推荐各位食用“小粽(50克左右)”,正常人单日摄入量不建议超过3个,特殊人群更要减量。

      为了不给身体增加负担,各位最好可以在午餐食用粽子,用其代替一部分主食(减少同餐主食的摄入量),同餐还要增加蔬菜、豆类食品的摄入量,增强肠道蠕动,促进代谢。

      空腹和睡觉之前,不建议吃粽子:

      无论是空腹还是睡前(3小时内),皆不建议食用粽子,此时食粽必然会给胃肠增加负担,还会增加反酸、烧心、肥胖等问题的发生风险,夜晚食用还会影响睡眠,不是智者的作为。

      端午了,该吃“粽子”了,此乃“情怀”;拒绝“流言蜚语”,掌握“食粽妙计”,希望粽子送给您的皆为开心。愿诸位端午安康、幸福,“粽子节”快乐。

主办: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河大道中段产业孵化基地

邮编:713700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陕ICP备13003155号 网站标识码:6190000006 陕公网安备 61042302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