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描绘绿水青山新画卷

宁强县青木川镇丨赵晨 摄

望秦岭,绵延起伏,群山叠翠;看渭水,蜿蜒流淌,水鸟翩跹。如今的陕西,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10月14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文明论坛上,再度展现了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4个县(区)荣获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3个县荣获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至此,陕西省已有12个县(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6个县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创建总数居西北第一。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近年来,陕西省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生产生活,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秦岭陕西段森林覆盖率达72.95%

“竟然能和野生大熊猫偶遇,秦岭的生态环境真好!”说起9月17日下午在太(白)洋(县)公路小贯子处遇见大熊猫时的情景,来自天津的韩先生还是很激动。“当时我正驾车前往黄柏塬,在转过一个弯道时,突然看到路边树林的斜坡上有一只大熊猫,大概离我有五六十米的距离。我赶紧停下车,看见它正沿着山坡向上攀爬,见到人一点也不慌张,一步一回头。”他说。

与韩先生偶遇秦岭大熊猫的激动不同,对于见到秦岭里的珍稀野生动物,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沟保护站护林员孙军已习以为常。“巡山时,看见羚牛、林麝等野生动物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孙军说,“去年8月,我们还首次监测到了川金丝猴。”

不仅如此,据统计,陕西朱鹮数量已由1981年发现时仅有的7只发展到现在的5300余只;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增幅、密度、DNA调查获取率均为全国第一;2020年,在秦岭发现中国最北端野生蕙兰种群,数量超万株……

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得益于秦岭良好的生态环境。陕西深刻汲取秦岭违建事件教训,于每年7月15日召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深入开展秦岭区域生态环境整治;聚焦秦岭“乱搭乱建”“乱排乱放”等“五乱”问题,联合开展自然保护区“绿盾”等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全省自然保护区内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监测数据表明,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优良等级面积首次超过96%,森林覆盖率达72.95%。

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失了

站在华阴市金水桥上向南眺望华山,青山如黛;倒映着山岳的水面波光粼粼,不时有水鸟掠过;长涧河东岸的滨河大道,连接着华山景区与华阴城区,行人如织。

华阴市实施长涧河流域综合治理,历时3年打造集防洪、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连通华山景区、华阴城区、蓄滞洪区和渭河生态区的“一河两岸”工程。“这里的河道原来很脏乱,群众都不愿从河边走。现在一到傍晚,长涧河岸边就成了市民跳舞、散步的好去处,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赏景。”华阴市太华水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新本说。

清澈的长涧河,向北奔流汇入陕西的母亲河——渭河。渭河沿岸集中了陕西64%的人口,渭河流域的“绿色治理”一直是三秦儿女心头的大事。

关掉污水厂,引来汉江水,加固堤坝,绿化两岸,生态修复约30万亩湿地,1000平方公里的渭河生态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河流生态公园……近年来,陕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全面推进“三江三河”等重点流域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排污口整治、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十三五”末,渭河入黄潼关吊桥断面水质从过去的劣Ⅴ类提升至Ⅱ类,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1年1月至9月,全省河流总体水质良好。11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95个,占比8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纳入国家考核的33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100%。

前9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8%

作为工业大市,宝鸡一直坚持走“工业城市生态最美,生态城市工业最强”的路子。在蓝天保卫战中,宝鸡市重点组织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扬尘管控、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等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落后产能淘汰、散煤治理、“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等重点工作。“十三五”期间,宝鸡市的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4%。

近年来,陕西着力在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上下功夫、出实招,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全省优良天数295天,同比增加19.1天,创近年最好水平。2021年前9月,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00,同比下降5.7%;PM2.5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

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一幅绿色三秦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田锡超)

主办: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河大道中段产业孵化基地

邮编:713700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陕ICP备13003155号 网站标识码:6190000006 陕公网安备 61042302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