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泾河新城入区企业天海创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海创能”)生产车间内,总经理聂小确和工作人员正在对刚生产出来的氢泄漏检测胶带进行检测确认,“这批样品将于近期陆续送到用户手中,待收到他们的反馈信息后,将正式投放市场。”
从企业研发遇到困境,到突破难题生产成品,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聂小确感慨说:“这要归功于秦创原的校企合作政策,为我们与西安交通大学冯国栋教授团队牵线搭桥,正是在冯国栋教授团队帮助下,关键的技术难题才得以破解。”
“双碳”目标下,陕西省发力将氢能产业打造成为引领传统能化产业升级、推动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引擎。2023年6月7日,陕西省科技厅正式批复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建设秦创原氢能产业创新聚集区。围绕氢能产业聚集发展,泾河新城规划建设了“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在此背景下,天海创能在氢合湾开启了研发生产氢泄漏检测胶带的历程。
据了解,氢气爆炸极限为空气中氢气含量达到4%至74.7%,可及时发现泄漏点并做必要的维护,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传统传感器检测方式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尤其不适合开放空间氢气泄漏检测。而天海创能研发生产的这款便携款氢泄漏检测胶带则可以瞬间变色,辅助快速判定和准确定位氢气泄漏点变色,可替代同类型进口产品。
2024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冯国栋来到泾河新城挂职交流,受人才专员的邀请,深入辖区走访、调研企业。
走访座谈中,天海创能提出未来布局新产品产线、迭代国外氢能检测产品的想法,引起了冯国栋的关注,“我本身就是搞科研的,对数据转化的东西比较感兴趣,第二次来的时候企业主动提出来有困难需要解决,产品所需部门货源要从日本进口,价格高,而且供货不稳定,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货源。因为我自己也是从事化学方向研究的,对材料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解,当时就觉得可以试试。”
考虑到企业的时间成本,冯国栋当下就带着团队做了一个逆向工程的探索和开发,一个星期之后,得到了一个让聂小确兴奋的结论,“我们觉得可以在他们的这个基础上,做得更好”。于是,校企双方进行了进一步的对接交流。
2024年11月,天海创能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成立了氢能检测研究院,汇聚了西安交大20余位在氢能技术、材料科学及工程应用领域的专家教授,聚焦探索氢能领域关键技术与创新材料,以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优化新城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校方将原本需要专业机构一个多月才能做出的检测结果,通过西安交大科研平台实现了10天出结果,快速解决了企业在氢能检测技术方面的燃眉之急。
双方通力合作之下,实现了“氢泄漏检测胶带”的成品问世。
“氢气易泄漏、逃逸性强,大量的氢气泄漏,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氢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氢气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涉氢化工、制造企业对氢气泄漏检测需求尤为迫切。这方面的巨大市场需求,让我们的产品有了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聂小确说,“得益于冯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持,让我们的成本大幅降低,产品有了明显的价格优势。”
近年来,泾河新城坚持以产业为导向,紧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四大产业和文旅、茯茶两个特色产业需求,主动对接和产业关联度较高的高校、科研院所、海外留学人员等资源,积极为人才、企业、高校搭建友好互通桥梁,形成人才赋能产业发展、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良好局面。2024年全年,新城已促成校企科研合作企业79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22个,依托高校的科研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共同推进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转化。
“面向产业升级的前沿需求,我们还将进行迭代研究,将人工Ai的视觉识别系统植入巡逻机器人,对胶带颜色的鉴别敏感度会更高,实现全自动化信息化的可控环境”。冯国栋说。